风起云涌|“85新潮”时期的艺术群体和艺术小组


访问量:
导读:当我们处于虚假繁荣并不断对当代艺术感到颓丧的时刻,也许我们需要偶尔回望。历史从来都是发生过的,它的记录不仅是带来反思和启示,更为重要的是看到它蓬勃的生命力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

“85新潮”是极为生动的时代,它是怎么风起云涌的?据统计,仅85到86年两年期间,就出现了79个艺术群体(小组),举办了97次艺术活动。可以想象它是多么鼎盛!我们主要关注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群体(小组),给大家做以简单介绍,从中了解那个时期艺术新思潮的“燎原之火”是怎样一种气势。

他们曾经做过的,再也不会发生,影响却一直是那么深远。

 

珠海会议简报(一)第一页

 

八五新潮前后,社会风气变化,艺术家开始关心真实的生活和话题。当时,一批年轻艺术家放弃高、大、全、红、光、亮的形式语言,开始关心人性的解放和自我的表达,艺术展览、会议等各种活动一时风起云涌。


各地艺术群体(小组)

 

85新潮在当时的中国,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运动欧洲的处境相似。

 

19世纪末,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以及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等画家与主流学院派艺术观点不同,结成朋友,举办“落选者沙龙”。

 

后来更有桥社、青骑士社等组织性更强的艺术群体。这些艺术群体可以说是西方最早的一批艺术群体(小组)。

 

落选者沙龙Salon des Refusés, 1863

与西方现代主义运动中艺术家的反叛性相似,“85新潮”中的艺术家寻求打破先前苏联现实主义影响下的艺术格局,从“艺术本体”和“人”的维度上,从新定义艺术。

 

这些艺术家处在非主流的位置,试图争取话语权,通过组成艺术群体(小组),在与主流的关系中寻求发声的机会,艺术群体(小组)蜂拥而起。

 

据统计,仅85到86两年期间,全国各地共涌现了79个青年艺术群体,分布于23个省市自治区,举办了97次艺术活动。

 

其中,“北方艺术群体”、“浙江池社”、“西南艺术群体”、“厦门达达”、“新刻度小组”等艺术群体(小组),形成了“85新潮时期的颇为活跃的艺术群体。

 

 

1

北方艺术群体

- 寒带理性绘画 -

 

他们提出“北方文化”、“寒带后文化”的概念,认为这种文化是崇高、理性的,能强有力地拯救沦丧的信仰。


 

成立时间     1984年

主要成员     王广义、舒群、任戬、刘彦等

地点            哈尔滨

 


1984年,“北方艺术群体”宣布正式成立,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北方艺术信息交流中心”。

 

北方艺术家群体合影

 

1985年,《中国美术报》为其发专稿,称“一个全新的、坚固、永恒、不朽的‘世界’将随之建成。

 

 

1985 年,“北方艺术群体”在黑龙江省美术馆内召开学术讨论会,前排左起:刘彦、舒群、王广义

 

1986年,王广义和舒群组织了“珠海会议”,得到了高名潞、栗宪庭等人的支持,参加会议的人比全国美展的人还多。王广义跟舒群开玩笑说:“我们在创造历史”。

 

现在,“珠海会议”真的成为了艺术史上的概念,这次会议使“新潮美术”第一次成为公开社会活动,奠定了85新潮美术的历史性地位

 

舒群在“珠海会议”上的慷慨激昂地宣讲,让很多人记住了“北方艺术群体”这个名字。

 


舒群在鲁迅美术学院宿舍 1981

 

1987年,他们举办了“北方艺术群体双年展”,这是他们举办的唯一一次展览,这次展览全面梳理了北方艺术群体的“北方理性文化美学思想和相关的创作。

 


王广义,凝固的北方极地 ,布面油画, 1600x2000mm,1985

 



 任戬 ,天狼星的传说之十五“遥远之声”,布面丙烯,1983

 

北方艺术群体双年展

之后,艺术家逐渐显出不同的艺术取向,王广义的”政治波普“、舒群的“理性绘画”、任戬的”神秘主义“、刘彦的”本源探索“,他们便朝各自的方向发展,该群体也就基本解散了。

 



2

池社

- 超越媒介,思考艺术本质 -

 

“艺术是一个池。我们的生存有赖于碳水化合物。不是想要这样才这样。…… 我们渴望恰当的争论。我们的思维是流动的、模糊的。”

 

 

成立时间    1986年

主要成员     张培力、耿建翌、宋陵、王强、包剑斐等

地点            杭州

 

 

 


 


 

“池社”集体创作,《作品1号——杨氏太极系列》,1986年

1986年5月,“85新空间”展览后,浙江美院的张培力、耿建翌、宋陵等人组成“池社”。

 

“85新空间”展览讨论的是绘画的问题,“池社”已经超越了媒介,变成了艺术家的问题,旨在回归艺术本体,否定艺术为思想史和文化史服务。

 

其中,“池”旨在强调“浸入”,是感悟“真谛”的唯一途径。他们认为掌握技能不再是目的,力图打破语言间的界限,倡导一种形式模糊、激动人心的“艺术活动”。

 

“池社”集体创作了三件作品,探讨了艺术的本质和边界问题。

 

《作品1号——杨氏太极系列》工作照(过程),1986年

 

《作品1号——杨氏太极系列》12个废报纸剪拼成的3米高的太极拳图形组成,纸人贴在墙上,只存在了两天的时间,就损坏、消失了。

 

作品3号——包扎·国王与王后

 

张培力在“池社”期间的个人作品《X? (乳胶手套),1986-1987

 

1987年以后,“池社”自行解散,艺术家以个体的方式继续创作。

1988年,张培力创作了后来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件录像作品的《30x30》。


张培力,《30x30》(视频截图),单视频录像,有声,彩色,32分09秒,1988

 

耿建翌,《第二状态》,油画,170x132cm,1987



3

 西南艺术群体

-新具象团体- 


“何谓新具象?即心灵的具象,灵魂的具象。

——毛旭辉

 

 

主要成员     毛旭辉 张晓刚 潘德海 张隆 邓启耀 叶永青 张华 苏江华 杨黄莉 毛杰 孙国娟 张夏平 杨千 马祥生 李洪云等人

成立时间    1986年

地点            昆明

 

 

 1985年6月,在“西南艺术群体”成立之前,由在上海的张隆,候文怡等人联系张晓刚,毛   旭辉,潘德海一道在上海举办了一个《新具像画展》。“新具像”一词是由候文怡在给张晓  刚的一封来信中提出的。以后毛旭辉解释说:“何谓新具象?即心灵的具象,灵魂的具象。

 

1986年,毛旭辉参加完“珠海会议”,有感于“北方艺术群体”已成立两年,很激动地找到了张晓刚商议,一帮人到照相馆合影,“西南艺术群体”就算成立了。

 


1986年10月,“西南艺术研究群体”成立时主要艺术家合影

张隆、潘德海、毛杰、张晓刚、张华(后排左起

毛旭辉、叶永青、苏江华、邓启跃(前排左起)

 

 

成立后,他们先在昆明做了一个展览和研讨会,展出自己的图片和文稿,并在研讨会上朗读自己的论文,算是一个文献性的展览。


 1985年6月,首届“新具像画展”现场,毛旭辉与前辈关良先生在展厅合影

新具象——第二届幻灯、学术讨论巡回展



 1986年 “第三届新具像画展”艺术家合影

 


1986年 “第三届新具像画展”

西南艺术群体在举办了三次展览后,于1987年自行解散,但其主要成员张晓刚、叶永青、毛旭辉、潘德海等在中国当代艺术界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4

厦门达达

- 反叛与激进 -

 

“厦门达达所进行的一系列集体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黄永砯工作的另一些特点:去物质化、强调过程、对美术馆体制的批判,以集体行为对传统观念发动攻击。在黄永砯的主导下,这个群体成为了当时中国前卫艺术群体中最激进的群体之一。

--费大为


 

成立时间   1986年

地点           厦门

主要成员    黄永砅、林嘉华、焦耀明、俞晓刚、许成斗、蔡立雄、林春、陈承宗、李世雄、曾颖宏、吴艺明等(每次活动参加的成员不等)。

 

 

 

1986年9月,黄永砯等人在厦门新艺术馆举行“厦门达达现代艺术展”,“厦门达达”艺术群体随之出现。

 


“厦门达达”成员合影

 

“八五新潮”中,“厦门达达”出现较晚,但最为激进。批判锋芒直指艺术建制本体,是八五时期对于艺术史、艺术价值及其认知规则最彻底的颠覆。

 

1986年11月23日,厦门达达成员在厦门新艺术广场上,对自己在厦门达达现代艺术展上的作品,进行了“改装-破坏-焚烧活动”。

 

厦门达达“改装-破坏-焚烧活动”现场, 厦门新艺术广场

 

黄永砯发文《厦门达达——一种后现代?》,宣称:建立这个团体的目的是在全国性前卫运动中进一步“制造和参与混乱”。

 

《鞭炮裤子》黄永砯

 

黄永砯,《厦门达达——一种后现代?》,1986年,《中国美术报》

 

5

新刻度小组

- 取消艺术家个性,方法是数学方式-

 

“新刻度小组”是从“解析小组”演变而来,而“解析小组”又是从顾德新的一张“人体测量”草图演变而来的。“新刻度小组”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其极端的理性方式,与当时以非理性为主导的中国现代艺术潮流走的是相反的路。“新刻度小组”的艺术观念是取消艺术家的个性,方法是数学方式。 

 

--王鲁炎


 

成立时间   1988年
地点           北京
主要成员    顾德新、王鲁炎、陈少平等

 

 

 


左起:陈少平、王鲁炎、顾德新 1989年


“新刻度小组”是中国’85新潮运动中所出现的一个北京艺术家团体。它于1988年成立,1995年宣布解散。“新刻度小组”是’85新潮运动中唯一的一个不是由美院在校生或毕业生组成的艺术家团体,然而他们对于传统艺术语言的批判和决裂却表现得最为激进。为阻击’85新潮中保守的浪漫主义倾向和“自我表达”的狂热,切断绘画语言的传统,争取艺术的独立,“新刻度小组”和黄永砯及其所发起的群体“厦门达达”南北呼应,形成了85新潮运动中与倾向浪漫主义的绘画艺术潮流对垒的观念艺术潮流。


 

《解析I》在日本《非常口》展览中展出的作品和场景

 

“新刻度小组”经历过几次成员的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8年,由顾德新、王鲁炎2人组成;
第二阶段是1988至1989年,由顾德新、王鲁炎、陈少平、曹友廉、李强、吴迅6人组成;
第三阶段从1989年11月-1995年8月,由顾德新、王鲁炎、陈少平3人组成。
虽然到第三个阶段他们才正式以“新刻度”这个名字来命名自己的团体,但是为了方便起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在以后的艺术史写作和回顾性展览中也通常被归纳到“新刻度小组”这个名称中去。

 

 


1989年11月11日的讨论记录

这次讨论确定了新刻度小组以后的一系列作品的基本原则

 

 

除此之外,“85新潮”美术运动期间还有多达几十个艺术群体,比如江苏红色旅、湖北部落·部落、上海M艺术体、犀牛画会、红黄蓝艺术会等。

 

“部落·部落第一回展”海报照片 1986年

 

湖北部落·部落

 



上海 M艺术体

 

“犀牛画会”行为艺术《红色高地》 地点徐州马棚山(王健提供)


“犀牛画会”行为艺术《红色高地》 地点徐州公园巷(武平人提供)


犀牛画会

 

“红黄蓝艺术会”成立大会现场(崔浩提供)


这一时期,艺术家们通过组成群体来抱团和发声,一方面,艺术家追求人性的解放,拓展创作题材;另一方面,他们开始积极探索艺术本质和艺术边界。具有“英雄式”“运动式”和明确思想追求的特点。

 

85时期的艺术群体虽然没有长期持续,有的在几年内就解散了,但是其中不仅出现了“教父”级的艺术家,而且,那个时期艺术群体(小组)的活跃度,在后来几乎没有出现过,他们也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留下了极为鲜亮、不容忽视的一笔。

 

可以说“85新潮是一场极为不凡的艺术运动,它是那一代人的精神汇聚,不是一两个代表人物或几个艺术群体就能体现的。本文所述仅是那个时代的一些星光,但也令我们足够感慨,一去不再复返的激烈、反叛和勇气。

 

Ref:

米谧. 北方艺术群体双年展. 《中国美术报》1987.06.08,第 23 期,总第 98 期;第 1 版,
郭小力,董冰峰. 变化之中的艺术——王广义访谈[J]. 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01):11-12.
毛一帆.“85新潮美术”中的人文主义转向[J].美与时代(中),2017(12):61-62.
李雯婧. 《我思故我在——活跃在“85”中的那些艺术群体》. 雅昌艺术网

王端廷.《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国文化报

李杨雷. 毛旭辉历经沧桑的艺术之路 | 99艺术网专题. 99艺术网
曹丝玉. 宋陵:真正的“观念”是“自我”的产物. hi艺术
李雯婧. “厦门达达”:具颠覆精神的艺术群体. 雅昌艺术网
费大为.《85新潮: 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特别致谢费大为、张晓刚、张培力对本文主史实部分的指正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个“在看”吧~ 

 

欢迎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大咖

墙艺术

【长期招聘】

岗位:新媒体编辑、画廊助理

简历请发至hr@wallar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