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日本“开学第一课”,中国家长一身冷汗:孩子差点输在起跑线了!
又到了开学日,让人想起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央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当时满屏培训机构、学习APP的广告,和各类小鲜肉,如今想想,仍然一身尴尬,学生看完都表示不知道该怎么写读后感。
我们的《开学第一课》播完大家不知道该说什么,而反观日本小学生的第一堂课,则更能引起我们的深思。
看日剧就知道,日本小孩子自己的东西,都是自己拿。小到玩具,零食,大到包包,都是自己拎,爸妈在旁边大步流星,一脸理所应当的表情。在接孩子下幼儿园的时候,家长手里也一律空着,各种包都是由小孩子拿着。

连日本皇室也不例外,德仁亲王和雅子妃接送爱子小公主上幼儿园,即使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

日本家长认为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而锻炼孩子的责任感和吃苦能力。国内的父母大多也会告诫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帮”他们一把。

同样是开学第一天,日本的幼儿园会要求妈妈们准备若干大小不一的包。虽然在家里妈妈可以帮孩子整理,但到了幼儿园孩子们要自己把个人用品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并放在统一的地方,以此锻炼做事的条理性。


到了幼儿园,就要把套头衫脱下来,换一种玩耍时的罩衣,鞋子脱下来,换白色的芭蕾鞋。每天早上,都要重复一套换衣程序,日本的妈妈们都是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从不伸手帮忙。

幼儿园里的课室和校园都由孩子打扫的,2岁多的孩子也要学习擦地板。
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这些日常训练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的。从2、3岁开始的训练,孩子们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
在中国,幼儿园的老师会鼓励孩子吃饭动作快一点。日本更重视“食育”,提倡细嚼慢咽。在“食育”中,“丰富的心灵”是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快乐的进食过程”、“感谢的心”和“参与意识”,不仅教孩子正确地吃,还要从吃中体会出感恩、环保和节俭的内涵来。

学生要参与到食物种植过程中来,在一个8分钟视频里,我们看到一个小学食堂的土豆是学校自己农场生产的,而种土豆的是本校6年级的学生。孩子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劳作之苦,认识大自然,也培养出孩子们对食物的珍惜和感谢的心。厨师们做完饭后,已经把饭菜分好放在餐车上。每个班都有自己的餐车,餐车上标着各班名称。拿走饭菜前,孩子们要向厨房师傅鞠躬致谢:我们是5年级2班的学生,谢谢给我们烹制美味的食物。然后,大家再齐心协力,推的推、拎的拎,把饭菜带回教室。餐前一切已完成。班主任宣布:可以开始吃饭了!同学们再次向辛苦做饭的厨师和值日的同学道谢。然后,享受起午餐来。因为要“食不语”,所以,孩子们并没有太多叽叽喳喳。在日本,班主任也要和同学们一起吃午餐,不仅可以照顾孩子们,也经常结合食物讲解种植、烹饪、风俗等方面的知识,让同学在就餐中增长知识,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孩子们从小就培养起对食物的敬畏之心,在言传身教中习得“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日本都是短裤宝宝,孩子们无论什么天气,小时候就爱穿短裤,而且越冷越穿,久而久之,孩子们都锻炼出了抗寒的能力,很少再有发烧感冒的情况出现。

日本幼儿园的体育课从来不是花架子,看看这些不到5岁的小朋友侧手翻就和玩儿似的:
上小学以后,运动时间更要加长,40%的日本小学生每天运动超过2小时。
1-2年级注重基础,3-4年级增加理论,5-6年级要求一定的记录挑战。
夏天游泳,冬天晨跑。
女孩从小踢足球。
一年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观察多少次动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捡橡子了,打年糕了,开运动会了,为社区演出了,宿泊了,过园节了,开发表会了,去拜寺庙了,作品展了,名堂多多。
日本校园里流行社团活动,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项参与的运动。所以难怪日本有很多动漫都是以社团为主题,比如 《棒球英豪》、《足球小将》、《网球王子》、《灌篮高手》、《凉宫春日的忧郁》、《轻音少女》……
体育类有网球社、排球社、自行车社团、剑道、柔道等等。还有文艺类的例如文学社、摄影社、花道、茶道等。还有学术类的社团,社团活动也偏向于研究,更加专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奇葩的社团,比如漫才社、忍者社、睡觉社、超能力社等等。
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在学习之外掌握更多的技能,也能更快融入“日本学生群体”,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日本还有所谓的“学园祭”,也就是日本的校园文化节,是日本从小学到大学每年例行活动之一。大概流程是学校把校园的一部分空间(大多是体育场)让出来,以各班为单位,学生自己考虑主题,自己制作和经营一些吃喝玩乐的摊位。
活动结束后的拆除、垃圾处理环节都是学生自己整理收拾,直到将学校回复原状。当然赚到的钱也不多,大家出去找个馆子吃个汉堡喝个可乐也就花光了。这种活动其实还是旨在通过协同作业,增强大家的团队意识。从一开始大家一起想点子,听你的还是听我的,最后决定的人是谁,需要多少经费,卖点在何处等等,都要学生们自己来参与决定,所以也是一种简单的社会意识培养吧。
前段时间,一个日本幼儿园的视频火了,大家可以先看一下视频。视频中的白衣孩子,在一开始因为小失误是落后于一起出发的其他孩子的,却没有放弃,一直按照自己的步子前进,在这途中,一个接一个地超越了在他前面的孩子,有孩子跌掉也没有影响到他前进的步伐,晃过神来,他从最后一名变成了第一名。这个视频给不少人带来了满满的感动,一个幼儿园的孩子,5岁都不到,却知道不轻言放弃,拼尽全力,坚持到了最后。“摔倒了,爬起来,还要毫不犹豫地迎头赶上”,这是常年被家长“捧在手中怕化了”的中国孩子很难有的抗挫折精神。在中国,“危险的事情不能让孩子做”,这是不少家长保护孩子理所当然的方式之一。而在日本,孩子从小就要上手工课,踢足球,敲锤子,干农活等等。

日本家长认为,“危险到哪里有会有的,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去逃避危险,而是面对危险,我们该怎么办。”
险是一定会有的,但是选择逃避就是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少了一次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也就是错失了一次学习的机会。过度的保护对孩子未见得是好。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虽然没有多少知识性教育,但是孩子通过综合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这的确很令人出乎意料。

孩子在幼儿园毕业时也会经历一次像大学毕业一样庄重的仪式,园长、老师、家长以及孩子们都会穿戴正式且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仪式,而且各种仪式会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直相伴到终生。可见从小开始对孩子进行礼仪的灌输,对孩子的修养的打造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日本的“开学第一课”,珍惜、勇气、团队、独立、健康,这些才是一个人可以受用终身的品质。一个节目,播什么样的内容,藏有国家教育、意识形态的方向。我们重视“开学第一课”,因为这事关我们祖国的未来,孩子们受到了怎样的价值观熏陶,是他们一生道路的开端。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却没有多少改变。“德智体美劳”现在还适用。希望我们的“开学第一课”也可以切实从学生基本素质出发,培养他们这些永不过时的品质,“少年强,则国强”,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中国儿童,中国青少年。